(原标题:此时来泰国的中国人,究竟是来旅游的,还是来“搞钱”的?)
中泰旅游彻底开放,泰国人立马高呼:中国游客回来啦!
然而此时出境游喜大普奔的宣泄,始终无法像之前那样“彻底”,至少,很多被采访的中泰人士都是这么认为的。
不过是带着灿烂的执着,从一片萧条,来到另一片萧条,试图从漫长居家的蛰伏中寻找一丝疗愈,又或坚信暹罗仍是创业天堂,策划着边旅行、边赚钱、边享受的理想方案。
当然,单纯来旅游的也有不少,但时至今日,在缺乏完全统计的情况下,来泰国的中国人,完全分不清是来旅游的,还是来“搞钱”的....
肉眼感知,大量接触,无疑是调研的唯一渠道。
P女士:
房子断供后,我想来泰国找财路... P女士十分“欣赏”新冠,毕竟是它,让她在2020-2021年经历了房子的断供,并且在2023年见证了“法拍”的推进,以至于P女士不得不承认自己替别人供房的慷慨与无私。
身边的朋友告诉她,想发财,去欧美不现实,去泰国搞钱最划算,于是她办了落地签来到泰国,一边旅游,一边观望。
她打开知乎、小红书、抖音,几乎在精神上把所有赚钱的路子都对着泰国“移植”了一遍——
她有想过和曼谷商场经理谈谈,问问能不能在过道放几个娃娃机,她负责设备维护和供货;也曾想过对接中泰工业展会大项目,赚赚上下游的差价;还想过打通一条连接中泰的车队,做做物流,搞搞电商,弄弄贸易;或者干脆包个榴莲园,进军果蔬生意...
与她同来的还有她的闺蜜,H女士的“致富记忆”一直停留在2010-2015年,所以也是她把P女士扯来泰国发财。
在那个时候,H女士做燕窝,每一克都狠狠加价,算上泰国产品代购+减肥开药+试管婴儿+留学招生分人头,一个人单打独斗很快就能赚到首付,或者一套房子。
但如今重回泰国,两个人都很失落。
初来泰国,P女士的失落,是“赴泰创业”根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她对泰国的了解,也并不仅限于泰语不通:那是一种被摩的司机宰客也无力反击的无力,在打击灰产行动下找不到股东合伙的迷茫....
重返泰国,H女士的失落,是泰国不再像之前那样“好赚钱”了,所有的代购产品,某宝平台几乎全都是物美价廉,当年的“信息差”,早就被短视频的“攻略”完整分享,她想赚钱,但很多人已经不再需要她,又或者,即使有需求, 也没钱了...
望着逐日减少的签证有效期,H女士翻出了疫情前常联系的“泰国签证代办一条龙之王”,拨了好久才有人接通,是“龙王”他妈接的电话,回复是:“龙王”没能逃过泰国打击中国灰产的行动,因为办了太多有争议的签证,目前已经被逮捕。
最后“龙妈”的嘱咐是,现在在泰国,没人敢轻易给中国人办“擦边的签证”,想在泰国长期留下来单独创业,需要1000%合法的身份。
H和P两位女士最终的结论是,撇开一日一篇的“宰客新闻”,眼下的泰国,只适合中国人来消费送钱,不适合中国人来创业搞钱。
泰国寺庙眼中的“中国游客回返”:又爱又恨,精神分裂,皆因为“钱” 最近这段时间,中泰微信群组都在转发这两张“吐槽截图”,由于被微信压缩无数次,画质极为感人,但勉强能看清楚上面的愤懑和嫌弃。
采访之前,泰国网记者们的第一反应是“中国微信牌商又开始内斗了”,无非骂“你这个中国人多没素质、多么恶心”,然后高举“我这个中国人多么敬业、多么专业”。
但当泰国网致电上述寺庙负责人时,得到的消息还果真如此——中国的“泰佛代购商人”真的把泰国寺庙弄得一团糟。他们拿着旅游签,但背包里还夹着自拍杆,每天蹲在寺庙门前:“发朋友圈——发微博——抖音直播——等单——做单——发朋友圈”。
有大声臭骂泰国僧人师傅听不懂中文的,有入寺不脱鞋飞檐走壁展示“剪刀手”的,有因为爆单而欢呼的,有带着墨镜和大金链子威胁住持要做中国独家总代理的,有打电话让亲戚朋友帮忙拉单的,总之只要能哄着中国同胞多打点钱,多消费点,他们的收入就不愁了。
2023年2月,不知道还有多少中国人依靠泰国寺庙这棵“摇钱树”,盼望着赶紧还债,大赚特赚...
这,就是导致泰国寺庙精神分裂的主因,作为虔诚的泰国佛教人士/寺庙负责人,他们不知道该为供养信仰的香火鼎盛而欢乐,还是该为全是金钱交易的佛教营销而惋惜。
他们甚至不知道,要做一个原汁原味、信奉“适足经济、知足常乐”的泰国人,还是像眼前的中国人一样,做一个“万般皆是屎,唯有钱真香”的优秀现实利己主义者。
君子爱财,取之荒淫无道。
反正都疯了,大家,也就疯得天经地义了吧。
疫后中国游客再出手:那些,被泰国商贩质疑的购买力 “你才买这一点啊,我靠,2019年中国人一出手10盒,你才2盒,买多点嘛!”
泰国某旅游特产店老板娘今年多了句口头禅:“回来的中国人,购买力只剩下20%。”
R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自己此次回返泰国,真的只想好好重游,去自己经常去的河边静静坐着,又或尝尝久别重逢的街头美食。也许没有疫情,自己会出手阔绰些吧,但如今只能买真正需要的纪念品了,实在不敢乱花钱。
相反是跟着R先生来的同伴对购物仍充满热情,因为他们登机前在朋友圈发了一句:“我要去泰国了,哪位朋友需要带点什么请私信联系我,价格绝对优。”
R先生一路上,似乎有牵挂,满眼心事重重。随行的泰国导游也在旅游大巴上抱怨:“大家把气氛搞起来嘛,怎么都不够以前High了!”
另一句抱怨是:“我做导游这么久,真没想到这批游客是这个效果,我在他们眼中,无非就是个免费商业咨询专员,一会儿问泰国有没有发财路子,一会儿又问什么鬼项目泰国有没有人做,一会又问我泰国员工社保怎么报....”
“好好的旅游团,变成了商务考察团,你们说说,此时来泰国的中国人,究竟是来旅游的,还是来‘搞钱’的?
泰国依旧是那个泰国:只是“行囊”眼里的风景,早已没了当年的心思 曾几何时,赴泰旅游是多么放松的一件事,那样的无忧无虑,那样的一尘不染——来玩,那就玩个痛痛快快,轰轰烈烈。
完全不需考虑手头的事,回国的事,反正就一股脑High下去,在海岛晒黑皮肤,在酒吧撞碎杯子,在山脉徒步天涯.....带着青春征战“一去不复返”,带着时光见证“岁月与静好”,但这场疫情,如同一把火炬,将其燃烧殆尽。
让人忘了心疼自己,关心自己,甚至片刻的欢愉和宁静都要莫名其妙地在拒绝颓废的自责中度过,如同行尸,尽可能地盛装着复杂的世界,疲惫且茫然。
终究还是输给了:钱,现实,以及,柴米油盐。
仿佛,从没有从新冠时代的五指山抽离。
“开放”一词,现在意味着出去闯闯。
人生太过迷幻,看着他家院子的青梅翠绿饱满,就会难以在功利之中,压抑对春天的渴望,而经过灯红酒绿的街头,内心又瞬间爱上纸醉金迷,甚至面对悠闲度日的暹罗,无数勇士更是兵戎相见,妄图通过从中国而来的降维打击,扬名立万,出人头地,衣锦还乡。
但人人生而平凡,过度的偏执,浓烈的投机,无非只看到优雅背后的狼狈,看到富贵背后的贫瘠,看到荣耀背后的惨淡。
泰国,原本就应该是泰国,有着合法的尊严,有着规律的秩序,实在不能成为“东南亚霸主”的幻想对象,以及“乱世出英雄”的侥幸格局。
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机遇,无论你选择哪条路径行走,都会有擦肩的悲喜。面对着不断改变的世界局势,唯一的捷径,或许只有放弃过去的重担,踏上从未开辟的未来,脚下的征途,才会坦荡且开阔。
来旅游也好,来搞钱也罢,两者只要遵纪守法,本质上皆是相辅相成,各取所需。
就让当下的泰国,以包容与善良为药引,治愈爱情的伤,冲淡浮名的酒,化解钱财的毒,以及温润在生活重负之下,那些嘶哑的嗓音。
愿泰国与热爱它的行囊,彼此再无错付。
文:泰国网布周十面派
|